系所簡介

About us
首頁系所簡介
2023風險社會下的教育國際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Cooperation for Education in Risk Society

 

 
徵稿啟事 Call for Papers 專題演講者 Keynote Speakers 議程 Programme 
線上報名 Registration 文件下載 Download 研討會首頁 Home

舉辦日期:2023年4月29日(星期六)
Date: 29 April, 2023 (Sat.)
舉辦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B02國際會議廳(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Venue: B02 Hall, College of Humanity, National Chi Nan University


        1986年在法國,由社會學家François Ewald所出版的《福利國家》(L'État providence)則以歷史與國家發展的角度來探討當前社會所面臨的各種風險(Ewald, 1986)。Ewald曾經於1970年代擔任法國思想史學家Michel Foucault的研究助理,在Foucault於1984年逝世後,協助出版Foucault在法蘭西學院所上課的課程內容。Ewald在《福利國家》此一著作說明風險在現今社會建構之意義。而在2000年他所做的演講中,他以《風險社會:風險與政治》(La société du risque : Risque et Politique)為題闡述他對風險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對Ewald而言風險社會不單是指的一些可能發生的大災難對社會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如Beck所主張的一個能自我反思與反省的社會,風險也可以視為一在眾多價值衡量下之價值(la valeur des valeurs)。而在個人層面,社會風險之管理主要展現於對個人工作權的保障,此為現代國家之首要責任。除了由國家所辦理的各項福利與醫療保護制度外,Ewald更認為「教育與培訓」(éducation et formation)才是個人在面對各種未知未來風險之最佳保障機制(Ewald, 2000)。他亦主張除了重視以反身性社會的風險社會外,更須於國家層面提供人民各項保障機制的「保險社會」(société assurantielle)以及在跨國之各項以預防原則(principe de précaution)所建立之國際合作機制(Filippetti et Ewald, 2011)。
       以心理復原力(la résilience)研究廣受當今國際心理學重視的法國腦神經精神病學家(Neuro-psychiatre)Boris Cyrulnik認為,全世界因COVID-19疫情所必須實施的封控(le confinement),對於在封控前心理平衡正常的人而言,所受的影響是細微的;然而,對於已處於身心發展不平衡、受到一定不安程度威脅,如社會弱勢族群,封控可能對其生理帶來些微傷害,但對其心理而言則有更大之損傷,而此一損傷更會在封控後其心理復原力帶來非常不利之影響(Cyrulnik, 2020;France-Inter, 2020)。若曾如先前Ewald認為「教育與培訓」是個人在面對各種未知未來風險之最佳保障,可給予社會弱勢族群一安全保護,使其能在前述當前各項國際社會風險發生後給予最佳的心理復原力,那麼推動各國教育的深化與國際合作,應是在現今的風險社會中首要任務。
       在COVID-19疫情期間以及目前可能走出疫情的疫情後,UNESCO持續關注因疫情所加劇的全球教育南、北發展不均之現象,而提出「全球教育合作機制」(Glob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for education),用以確保與加速執行在疫情前所提出的《2030年教育行動架構》,以期能在2030年時能達到先前所制定的永續發展目標「優質教育」(SDG4 )中所預定的成果目標。全球各國有關教育所屬的部會首長亦成立「SDG4 2030年教育高層指導委員會」(The SDG4-Education 2030 High-Level Steering Committee)。此一委員會主要具有三大功能,其中包括促進實證政策之制定與實施、監測進展及增進各項可運用資訊、推進金援流動及加強調整機制(UNESCO, 2022)。
  在有關疫情期間各國教育如何因應此一空前未見的災難,由最近OECD與World Bank所出版的《在COVID-19疫情下學習如何持續: 由支持教師與學生初步行動之全球覺醒》(How Learning Continue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Global Lessons from Initiatives to Support Learners and Teachers)調查報告中有一概括瞭解,在其中我國亦有代表篇章(Vincent-Lancrin, Cobo Romaní and Reimers, F. (eds.), 2022)。在此一篇章有關臺灣的說明中指出,我國因先前於2003年 經歷SARS以及在 2009 H1N1,在我國於COVID-19疫情的防範有著良好的成效,而我國也由於在資訊科技的進步也能夠迅速地在各級學校運用先進的網路科技與多個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協助下順利進行網路遠距教學。然而在本篇章中亦有建議介於中央主管單位與學校層級應有更良好的協調機制,以及教師在遠距教學中可得到更多的的指引方向(Liou and Petrie, 2022)。
       誠如先前所言,當前世界先前經驗,我們必須同時面對疫情、氣候變遷、飢荒與戰亂一樣,全球各國在教育發展也在等待另一次再生。各國藉由重視永續發展教育目標的方向以及藉由國際合作的機制加強各項交流合作,以迅速恢復與復原所有因疫情所帶來的教育停頓所造成的學習落差與落後。本次研討會亦基於此國際發展方向,欲探討在風險社會下的教育國際合作各項策略與實施方式進行國際與我國學者、教育實務工作者、研究生與學生以及所有關心風險社會下的教育國際合作者之間的對話與討論,期待對相關教育發展盡一分心力與提升臺灣在此國際學術領域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聯絡方式:049-2910960#2611 莊小姐,E-mail:hychuang@ncnu.edu.tw
 
指導單位(Adviser):教育部、國科會
承辦單位(Organizer):DICE logo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
協辦單位(Co-organizer):臺灣國立大學系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研究發展處、教育學院、學會logo

本研討會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資助 Sponsored by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