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成員
Member
首頁系所成員
張源泉
特聘教授-
-
職稱特聘教授
-
聯絡電話(公)049-2910960#2714
-
電子信箱
-
專長中國大陸教育/德國教育/教育法學/教育史哲
-
於本校年資西元2007年08月起
-
學歷博士:
中國北京大學法律學系
德國洪堡大學法律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碩士: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學士:
淡江大學化學系 -
專業證照教授證、副教授證、助理教授證
-
經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特聘教授(2021.08~2024.07)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特聘教授(2018.08~2021.07)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教授(2014.08~)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副教授(2011.08~2014.07)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助理教授(2007~2011.07)
崇右企業管理專科學校專任助理教授(2001.2~2003.1)
崇右企業管理專科學校專任講師(2000.9~2001.1)
空中大學兼任講師(2000.1~2000.7)
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環境資源保育協會秘書長(1998~1999)
立法院國會助理、主任(1994~1999)
桃園縣中壢國中理化老師(1991~1992)
台北縣育才國小老師(1989~1990) -
教師榮譽/獲獎109 年獲本校學術研究獎勵
108-109年度獲本校執行科技部補助大專校院研究獎勵
107-109學年度本校特聘教授
103、107年本校傑出研究教師 -
論文指導一覽:請至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請點此連結)以「指導教授」搜尋
https://scholar.google.com.tw/citations?view_op=list_works&hl=zh-TW&user=qCcHjHsAAAAJ
-
-
研究案:
年度 專案名稱 補助單位 111 德國職業教育實訓教師體系之建構及其挑戰與因應(3年期) 國科會 109 延續與創新:透過德語多媒體資源建構會話教材之交際式語言教學法 109F093-2(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 109 德國如何建構可持續性職業教育師資培育:挑戰、變革與體系(2年期) 科技部MOST 109-2410-H-260-005-MY2 108 德意志狂想曲:「專題導向學習」運用於德語學習之創新教學 PED1080157(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 108 女性能頂半邊天?德國如何建構中小學女性科技人才培育之友善校園 科技部MOST 108-2629-H-260-001 108 全球化時代社會變遷對德國教育體制之影響—高等教育職業化∕職業教育學術化之發展、挑戰及其爭辯 科技部MOST 108-2410-H-260-015 107 德國產業的「秘密武器」 —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的變革及其與高等教育之融通 科技部MOST 107-2410-H-260-016- 105 要真理還是麵包 --德國學術後進之處境及其改革政策與評析(二年期) 科技部MOST 105-2410-H-260-021-MY2 104 德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政策與實踐之研究(II) 科技部MOST 104-2410-H-260-029- 103 德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政策與實踐之研究(I) 國科會MOST 103-2410-H-260-042- 102 德國公立大學教師待遇制度之績效評鑑 國科會NSC 102-2410-H-260-028- 100 德國大學的人事結構與薪俸改革之研究 國科會NSC 100-2410-H-260-052- 98 市場導向對德國高等教育之影響 國科會(NSC 98-2410-H-260-028)
期刊論文:- 張源泉(2020)。德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育模式之辯證性回歸。教育實踐與研究,33(2),89-130。(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9)。德國師徒制之現代化轉型及其社會建構。教育研究集刊,65(2),39-76。(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9)。東施何須效顰:德國專門高等學校之發展及其角色定位。教育政策論壇,22(2),27-67。(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7.12)。葬禮二重奏?—洪堡(Humboldt)理念在現代德國高等教育之浮沉。教育實踐與研究,30(2),143-180。(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7.08)。德國初級教授制度之設立及其評析。教育政策論壇,20(3),29-63。(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7.06)。走出象牙塔—以德國雙元制高等教育為例。教育實踐與研究,30(1),169-210。(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7.06)。熬煉成為女教授的遙迢長路:德國女性學術人員生涯發展之管漏現象探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3(2),103-139。(TSSCI 期刊)
- 張源泉、曾大千、黃志堅(2016)。德國大學的最後碉堡?-應用科學大學博士學位授予權之爭。當代教育研究,24(2),1-37。(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6)。從新制度主義文化認知取向評析教育改革之困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報,28、29,81-101。
- 張源泉、洪小萍(2015.08)。德國企業型大學之崛起及其爭辯。教育政策論壇,18(3),37-72。(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5)。洪堡與馬太之對決。教育研究集刊,61(2),1-37。(TSSCI 期刊)
- 張源泉、曾大千、楊振昇(2015)。象牙塔裡的謊言?。教育科學期刊,15(1), 31-55。
- 張源泉、余啟名(2014)。德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框架之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115,131-168。
- 張源泉(2014)。德國大學組織重構之邊界。教育研究集刊,60(3),1-34。(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4)。德國大學「卓越計畫」對教學與研究之影響。當代教育研究,22(3),1-47。(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4)。德國大學之學術研究國際化策略。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會訊,8,6-7。
- 張源泉、楊振昇(2014)。德國如何培育高級應用型人才。教育政策論壇,17(3),63-94。(TSSCI 期刊)
- 張源泉、黃俊逸(2014)。APA肥大症。台灣教育評論月刊,3(3),51。
- 張源泉(2013)。德國大學教授之薪資制度改革。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會訊,5,4-5。
- 張源泉(2013)。現代康德能無憾否?--德國大學教師之人事改革評析。教育研究集刊,59(2),49-87。(TSSCI 期刊)
- 余啟名、張源泉(2013)。我國大學教師不實報銷之法律責任。教育研究集刊,60,1-27。(TSSCI 期刊)
- 余啟名、張源泉(2012)。臺灣之大學教師薪資制度評析。教育資料集刊,56,1-30。
- 張源泉、余啟名(2012)。德國職業學校師資培育制度之變革。技術及職業教育,2(4),18-30。
- 張源泉(2012)。德國高等教育治理之改革動向。教育研究集刊,58(4),91-137。(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2)。德國大學之人事與薪資改革動向。教育政策論壇,15(1),177-204。(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1)。奧地利自治型大學改革動向。教育資料集刊,52,77-96。
- 張源泉(2011)。德國大學理念與教學範式之轉變。當代教育研究,19(2),1-40。(TSSCI 期刊)
- 張源泉(2011)。德國學生法律地位之萌芽期。教育研究集刊,57(1) ,35-62。(TSSCI期刊)
- 張源泉(2011)。職場性騷擾之法制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4(2),7-11。(CSSCI期刊)
- 張源泉(2011)。德國高中畢業考制度之變革與發展趨勢。教育資料集刊,50,149-172。
- 張源泉(2010)。德國大學發展之軌跡。教育資料集刊,48,199-224。
- 張源泉(2010)。市場導向對德國高等教育之影響。當代教育研究,18(3),49-89。(TSSCI期刊)
- 張源泉(2010)。德國訊息自決權之範圍及其界限。湖南社會科學,2010(4),77-80。(CSSCI期刊)
- 張源泉(2010)。柏林大學二百周年歷史演變。通識在線,5-9。
- 張源泉(2009)。德國職業教育之法體系及其發展趨勢。教育資料集刊,43,263-282。
- 張源泉(2008)。台灣中等教育生命教育教材之適當性檢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5,41-56。
- 張源泉(2008)。從德國「高等學校基準法」論大學管理體制之演變。教育資料集刊,39,263-286。
研討會論文:- 張源泉(2023/4)。德國實訓教師制度之法制化建構及其挑戰。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主辦之「風險社會下的教育國際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
- 張源泉(2019)。德國職教師資培育之專業化發展。論文發表於「2019台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論壇暨第六屆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10月26日。
- 張源泉(2018)。德國學徒制之現代化轉型及其移植「陷阱」。論文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第八屆教育政策與行政前瞻研討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10月20日。
- 張源泉、施令慈(2018)。德國「專門高等學校」角色定位之探究。論文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第八屆教育政策與行政前瞻研討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10月20日。
- 張源泉(2017)。德國大學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困境。論文發表於「第三屆兩岸教育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教育管理的轉型與創新」學術研討會,中國大陸,5月15日-5月19日。
- 張源泉(2017)。德國初級教授制度之設立及其評析。論文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舉辦之「全球在地化與國際移動力: 21世紀國際人才培育的趨勢與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4月29日。
- 張源泉(2016)。學做勞工總需抵制?—以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舉辦之「2016科技社會中的課程與教學變革全國學術研討會」,10月20日。
- 張源泉(2016)。走出象牙塔--以德國雙元制高等教育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舉辦之「2016第六屆教育政策與行政前瞻發展研討會」,5月28日-5月29日。
- 張源泉(2016)。德國大學的最後碉堡?--專門高等學校博士學位授予權之爭。論文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舉辦之「創造2020高等教育新視野—高等教育的變革與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4月30日。
- Huang, J.-Y. & Chang, Y.-C. (2015)。Japan's foreign student recruitment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on Keio University. Distributed on CESHK Conference 2015.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kong.
- 張源泉(2015)。洪堡與馬太之對壘交鋒。論文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舉辦之「全球化下高等教育的新興發展方向—國際化、就業力提升與產學合作」會議,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 張源泉(2015)。Humboldt葬禮二重奏?。論文發表於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2015教師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國立中興大學社管大樓。
- 張源泉、陳宏盛(2014)。德國高等教育之國際化框架。論文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舉辦之「第五屆世界比較教育論壇國際研討會」會議,北京師範大學英東樓。
- 張源泉、蕭世仁(2014)。德國大學組織重構之邊界。論文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舉辦之「國際合作與教育援助國際研討會」會議,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 張源泉、陳宏盛(2014)。德國專門高等學校培育人才之策略。論文發表於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舉辦之「輔仁大學第7屆全人教育學術研討會-通識教育與就業能力的培育」會議,新北市輔仁大學野聲樓
- 張源泉(2013)。「卓越計畫」對德國大學之影響。論文發表於第十屆海峽兩岸高等教育論壇『大學文化與人才培育學術研討會』,Sep. 7,中國新疆石河子大學。
- 張源泉(2013)。德國大學教師之人事改革評析。論文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舉辦之「高等教育產學合作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Apr.27,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
- 張源泉(2012)。德國企業型大學之崛起與爭辯。論文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舉辦之「 第九屆兩岸學者論壇:高等教育改革、創新與交流合作」,Oct.20,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
- 張源泉(2011)。德國大學之人事與薪資改革動向。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舉辦之「教師素質之國際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蓮潭國際會館。
- 張源泉(2009)。教師國家賠償責任及其法制問題。論文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舉辦之「第四屆研究生比較教育暨台日交流國際研討會」會議,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 張源泉(2009)。台灣的大學法人化之可行性研究。論文發表於中國大陸廈門大學舉辦之「第六屆兩岸高等教育學術研討會:兩岸互動新階段的高等教育發展」會議,廈門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 張源泉(2009)。德國之資訊自決權。論文發表於中國大陸北京大學舉辦之「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會議,北京大學博雅國際會議中心。
- 張源泉(2009)。德國高等教育之國際化改革。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舉辦之「教育研究與教育政策之對話」會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 張源泉(2008)。"告別洪堡?”--德國大學與國家關係之演變。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舉辦之「各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之發展與國際比較」會議,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
專書及專書論文:- 張源泉(2011)。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經營管理。載於鍾宜興(編),各國高等教育經營管理之比較。高雄:麗文文化。頁42-72。
- 謝斐敦、張源泉(2009)。德國教育。載於楊深坑、李奉儒(編),比較與國際教育。台北:高等教育。頁171-220。
- Chang, Y.(2007). Ein Vergleich zwischen dem Schulverhältnis in Deutschland und R.O.China. Berlin:dissertation.de.
- 張源泉(2006)。J. Habermas:批判理論之集大成者,收於譚光鼎、王麗雲 主編:教育社會學:人物與思想,台北:高等教育。
技術報告及其他:- 詹盛如、沈姍姍、鍾宜興、張源泉(2010)。國立大學整併政策之分析與研議。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